你在这里

【孔院故事】我想,我爱上了这里

和自然美景相比,人们所释放的善意更能让我快速融入当地。

刚到肯佩尼时,来接我的是学校校长娜塔莉亚和美术老师吉卡。他们的英语都不太好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谷歌翻译聊天。

吉卡是一个冷幽默高手,快到肯佩尼的时候,他随手指了一个房子问我漂不漂亮。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,他笑了笑说那是他家。我瞬间投以羡慕脸,不过他又马上补了一句“我开玩笑的”。后来我的学生告诉我,吉卡老师之前都很严肃,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很幽默很搞笑,于是我默默地在心底把这个转变归功于自己。

相比之下,校长娜塔莉亚对我更像是出于长辈的关心。第一次见面时,她问了我的年龄,随即表示她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儿。奇妙的缘分瞬间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。当天抵达肯佩尼时,天色已暗,我本想泡个面就早点休息了,可是娜塔莉亚执意带我去她家里吃饭。到了之后我才知道,原来她早就让她的母亲(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)准备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:有当地特色的奶酪和蔬菜,也有近乎奢侈的炸鱼。除此之外,娜塔莉亚还故作神秘地递给我一个盒子。我打开一看,是一副精美的筷子,上面用鎏金镌了一对鸳鸯!她说,这是她今年暑假去中国参观时买的,她想我一定习惯用筷子,就先打开给我用。当时的我只恨自己没有多学点罗语,以至于词穷,只得用“Mulțumesc”不停地表达无尽的感激。

我和前来接我的两位校长

学校的英语老师莫妮卡是我到了肯佩尼之后才认识的。于我而言,她很像是一个事事拿手的前辈教师。起初,因为我的负责人吉卡老师的英语不太好,所以很多事都是我和莫妮卡沟通后完成的。为了帮助我尽快了解学生,莫妮卡还让我加入她的班级旁听,来观摩她是怎么管理课堂的。另外,我眼中的莫妮卡绝对是一个做饭高手——她有两个孩子,都不大,我的住处离她家又非常近,所以每逢周末我都会变身“入侵生物”来品尝莫妮卡给她的孩子做的松饼、蛋糕、南瓜粥......后来,我自己也做了些香蕉松饼和番茄味的火锅底料一起送给她,礼尚往来。

在学生们眼中,我可能像是一只远道而来的中国大熊猫:他们对我很好奇,进而产生了友谊。到肯佩尼的第二天,我就在学校做了宣讲,小小的教室里坐满了人。结束之后,一个女生走了过来,她告诉我她叫索安娜,她很感谢我能来这里教汉语,想给我一个拥抱。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举动,让我对肯佩尼、对这里的学生又多了几分亲切。一个星期后,周四下午,索安娜和她的另外三个小伙伴带着我一起游览了这个小城镇。我们一起吃了饭,玩了纸牌,还在傍晚去山上看夕阳,我还送给她们几个中国带来的熊猫钥匙扣。果然外国人没有不喜欢熊猫的,她们几个拿着钥匙扣玩起了过家家。

当然,我受到的“礼遇”还不止这些。在刚到的前两周里,我走在街上总会有人想和我合影;每天晚上都会有学生,甚至还带着已经毕业去上大学的朋友来我的宿舍楼前,和我一个个提出他们对中国的好奇,而我也通过他们加深了对罗马尼亚的了解;周末,我们还会相约一起喝咖啡聊天,或吐槽或开心,讲述着这一周的故事。 

我和学生们的课后小聚

还记得当初在宣讲会最后,我放了一个有关中国的视频。视频结尾的几个镜头展示的是中国美食,一旁的我看到这一幕不停咽口水。会后,一个英语老师问我“你会想家吗?”当时的我只是随口答了一句“有一点想”。现在,在几个月的相处之后,我的思乡之情并未与日俱增。一方面这要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,我和家人可以时常视频聊天;另一方面,肯佩尼这个小镇,这里的人,真的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。我的家乡就像肯佩尼一样,也位于丘陵之中,气候也极为相似。而这里的每一个面庞,都对我这个陌生人投以微笑,让我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“宾至如归”的温暖。有一次总部培训后,坐在返程的车上,看车窗外天已漆黑,四周也没有路灯,我心里有点紧张,只希望可以快点到家。现在想想,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肯佩尼,把那个宿舍楼里的房间当作家了。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学生,他们笑着说:“老师你放心,哪怕你迷路了,我们也会抓住你(catch you)的,因为你是这里唯一一个中国人,太明显了!”

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,因为人生常常计划不如变化快,所以计划之外,我也会享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变化。

我相信,在肯佩尼,我遇到了最好的一切。

宋乐全:2019-2020年罗马尼亚锡比乌卢奇安·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;澳门大学第二语言习得专业研究生